Realtime Price(实时价格):

12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_韭菜的自我修养

12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虽然,你现在好像明白了“如何设定止损线”。但,必然操之过急的你,没多久还是发现那东西完全摸不着看不见,那东西再一次“然并卵”。为什么呢?
很快,你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日常波动幅度”,全然决定于你究竟在观察多久的时段,或者,你用什么样的刻度去观察。你看看K线,按分钟、按小时、按天、按月……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所以,起码还有另外一个要素要考虑,你自己究竟是以什么样的频率去交易呢?你每天都交易?还是你每时每刻都在交易?抑或是你应该选择一个季度交易一次?这不是个很容易的决定,也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决定。
有的人时时刻刻在交易,甚至怕自己“效率低下”,靠写程序来进行“量化交易”,妄图捕捉市场上的每一个获利机会;有的人隔几天交易一次,有的人一年也不一定交易一次……先不管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些人的交易频率,现在更重要的是,“交易频率”究竟会影响到哪些结果呢?
有这么个“屋子里的大象”——即,那种显而易见却被人们全然无视的现象:
交易频次越高,交易越是接近“零和游戏”。
智者们早就反复提醒过,只不过说法不一样而已,措辞不同,但意思是一回事儿:
(交易市场)短期来看是投票机,长期来看是称重机……
——“华尔街教父” 本杰明·格雷厄姆
所以,韭菜想要翻身,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一条路可走:
降低交易频次……降低降低再降低。
千万别不信:只要你在频繁交易,你就依然是一根“韭菜”而已。降低交易频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高手都劝新手不要频繁交易,只不过他们拿出来的根据虽然极其有道理,但是新手并不在意:
频繁交易的结果就是交易手续费累积,累积到吞噬你的所有利润和本金。
我们已经知道几乎所有新手都犯的错误是,误以为自己参与的是“零和游戏”,所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最终沦为“韭菜”。但是,绝大多数人压根就没意识到的是,随着他们交易频率的提高,他们真的越来越接近于“在乐此不疲地玩一个零和游戏”。
最可怕的是,交易市场里的“零和游戏”,宏观来看,只有交易所是赢家,除了它之外都会输的。虽然玩家之间在“赌”(交易),但交易所在“抽水”(收手续费),无论玩家双方的输赢如何。于是,你赢的时候被抽走一点点,你输的时候也被抽走一点点,而对方无论输赢也同样被抽走一点点……结论是什么?
事实上,交易市场里永远没有零和游戏!
“韭菜”的幻觉在于,他们用行动表明他们的坚信和坚持,他们认为自己的智商与体力,完全可以打败手续费……殊不知,“抽水”是人类史上唯一可以永续的商业模式,真的不是哪个个人能够打败的,看看世界各地的券商就明白了。
降低交易频次的巨大好处在于另外一个方面。
当交易频次越高的时候,回报风险比很难变高,而是变得越来越低。因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突然”产生巨大回报的可能性极低极低——虽然在一个波动(风险)巨大的市场里,偶尔会看到“暴涨暴跌”,但,捕捉这些暴涨暴跌,恰恰是最危险的,是火中取栗。
当你尝试着主动降低交易频次的时候——注意,是“主动”,而相对来看,“不由自主地高频次交易”本身是交易者已经被市场左右的被动行为——你会发现,这其实相当于你主动提高了回报风险比,因为你在没有改变分母(风险)的情况下,主动提高了对分子(回报)的预期。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交易频率也非常高。等我想明白了,开始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有机会体会到自己对回报的满足“阈值”在不断提高。最后,我甚至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规矩:
涨到10倍之前,就当它不存在。
10倍!这是我在交易频次相对较高的时候甚至干脆未曾想象过的回报级别。也许这个倍数,将来我会为自己调整,但是,这个数字绝对是我长期多次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能在我脑子里出现的东西。凭空无法臆想。
这事儿有点违背直觉,在交易市场里:
· 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
· 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
所以,降低交易频次的本质,是拒绝抛硬币,坚持逻辑推断。

相关文章:

比特币布道者

比特币的坚定信仰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