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time Price(实时价格):

垄断信息就是制造危机

作者:朱海就

发布时间:2020年1月

微信公众号: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市场与信息相互依赖。市场是指信息在参与者之间流动,一个自发地处理信息的过程。如信息被阻塞或垄断,那么市场就不能发挥作用,这时危机就会被人为地制造出来。所以这个逻辑是非常简单的,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信息失败导致市场失败,市场失败导致危机。

 

让信息能够自由地生成和流动是非常关键的。在信息被垄断的情况下,信息的流动和筛选机制消失了。如哈耶克所言,信息是主观的,其真实性和重要性只有当事人最清楚,让当事人及时处理他发现的信息,才是最有效率的。发现信息的人必须同时拥有处理信息的权力,这在市场中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是非市场的体系中,两者是分离的,发现信息的人没有处理信息的权力,他要把信息交给某个不直接接触到信息但却决定他利益的某个人处理。这和计划经济体制中,不是由企业家,而是要由官员决定生产多少,生产什么是一回事。

 

市场是能够及时地处理信息的一套制度安排。信息的真实与否,重要与否,都不能由某个主体说了算,而是要交给竞争性的市场过程决定。这个竞争性的市场过程又是建立在一般性规则之上的。我们知道人是无知的,人的行动遵循自发产生的规则(即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是最可靠的,因为这样的规则包含前人积累的智慧。相反,如个体要听从某个权威发布的命令或信息,则有很大的风险,因为这个主体把自己放在理性狂妄的位置上,其实他并不知道很多。

 

人的最基本的产权当然是人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存在自发处理信息的规则意味着他的基本产权得到保护。如这样的规则缺失,则意味着产权没有得到保护。这时,为了自己的利益,说假话或不说话变成了一些人的“理性”选择,这时信息也不会产生,或产生的是扭曲的信息。这种情况下,或许所有人都会因为某个人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信息而受害。对那些“决策部门”来说,没有准确的信息也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他们也需要准确的信息进行决策。当信息被延误或失真时,决策者自己也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当他们做出错误或迟滞的决策时,就意味着危机的发生。

 

当然,即便决策者得到准确的信息,也不意味着不会有危机。因为,信息的处理必须交给市场,而不是交给某个主体集中处理。那种“从上到下”的集中化的信息处理机制和信息的主观性、分散性特征是完全不符的,也就是说,这种处理信息的机制是违背经济学原理的。它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假设之上,即决策部门是无所不知的,它所采取的政策有利于每个人。实际上,信息分散在无数人的头脑中,而不能被某个主体集中地掌握。

 

真正的“公共利益”是一般性规则所带来的,这是因为一般性规则实现了分工合作,而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赖于分工合作。当个体遵循一般性规则,利用他们自己的信息时,他不仅使自己受益,也使他人受益。为什么2003年的危机之后,再次发生了类似的危机?其根本原因是2003年之后没有建立自发处理信息的一般性规则,还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机制。没有这种一般性规则,个体不能利用自己的信息,这也意味着他人受害了。很多情况下,这种危害是看不见的,当然,这次是都看见了。

 

那么,为了稳定,是不是可以牺牲“自发产生的规则”?我们说,建立在自发产生的规则之上的稳定才是长治久安的,才是和人们的福利的增进相容的。那种自上而下的稳定是人为的,包含巨大的不确定性,也许一不小心就会让一个已经有一定发展的社会回到解放前。

 

遗憾的是,主流经济学理论受制于最大化思维,没有认识到市场本身就是生成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而是强调市场不能有效处理信息,也就是强调“市场失灵”。比如在医疗领域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来提供。事实上,当把医疗视为公共品时,就是为政府垄断相关信息提供理论支持,就是为制造危机提供可能性。由于信息和上述自发产生的规则是相互依赖的同一过程,信息被垄断,也就意味着人为制定的规则取代自发产生的规则,即人治代替了法治。

 

价格是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在某种商品的需求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它的价格会上涨,这是市场的正常反应。价格的灵活波动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学并不是说“涨价或降价是好的”,而是说“不干预价格是好的”。干预价格,也就是破坏分工合作。当然,如有的商家免费或低价提供某种急需的商品,为需要救助的人提供帮助,这种行为只要是自愿的,也是值得赞赏的,因为他们的行动也促进了社会维系。

 

危机过后,普通商品的生产和交易等经济活动将会得到较快恢复,需要关心的是信息的生成和筛选机制是否会生成。如仅仅是恢复了“经济活动”,而没有让信息自由流动,自由竞争,那意味着没有从危机中汲取教训。

相关文章:

比特币布道者

比特币的坚定信仰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