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time Price(实时价格):

为什么要关注比特币?

作者:张志峰,《接力》杂志主编 、独立财经评论人。

发布时间:2014年7月31日

网络来源:金评媒

价值存在于共识(信任)和交易本身,法币下的社会信任都是基于一定的实际效用和货物或者国家政体而产生的,而比特币是基于去中心化、总量恒定的特点而自发产生的社会契约信任。两者不能互相否定,把选择权还给社会和公众即可。

2014年世界杯结束了,在各支球队激战正酣时,场外的赌球也如火如荼,而比特币博彩更是由于比特币作为一种跨国界虚拟货币的特质而受到追捧。其实,早在今年5月,比特币就迎来了一波强劲上涨行情,不知道是不是为世界杯做预热。

去年125日,中国央行发布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又在今年四月初叫停银行参与比特币交易,让比特币的价格跌到冰点。对于大多 数人而言,比特币还很神秘,只不过是出现在新闻中的新奇概念而已。但在比特币玩家眼中,比特币方兴未艾,并且肩负着改变世界的重任。笔者也相信,比特币大 放异彩的时刻还未到来,对于比特币的发展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特别是央行与政府决策层。

德国是接受比特币的世界冠军

2014年世界杯的冠军是德国队,但很多人应该还不知道,德国对比特币的接受程度非常之高,可能在这方面也能获得“世界冠军”。2013年6月,德国议会 做出决定,德国自民党金融专家扎特提出的对比特币持有一年以上予以免税的议案得以通过。7月11日,德国银行Fidor Bank AG与拥有7万用户的德国最大比特币交易站bitcoin.de达成合作。8月19日,德国财政部发表声明,承认比特币为一种“记账单位”。它既不是电子 货币,也不是外币,更像是一种“私有货币”,可用于“多边结算圈”。

很多人都佩服德国这个国家的认真与严谨,那么,如果比特币是不靠谱的,只是一群骗子或者疯子搞出来的玩意儿,怎么会让强大的德国如此重视?我相信,比特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触动现有货币体系。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对于比特币,特别是它背后的形成机理不关注、不研究,那很可能在未来的经济战略上失去先机。

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远去,但是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到现在还未消散。QE何时退出,怎么退出,到现在还牵动着国际金融市场的神经。再联想到之前的欧债危机,中东、非洲等一些国家爆发的恶性通胀,就可知美元霸权主导的货币体系绑架了世界。而这套货币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形成的,也不过才4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形成,当时美国的怀特和英国的凯恩斯一时瑜亮,怀特提出“怀特计划”,将黄金(以及美元)视作货币稳定的锚,凯恩斯则拿出“凯恩斯计划”,提议成立“国际清算联盟”,并设立名为“班科”(bancor)的超国家主权货币。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怀特计划”完胜,这是战后各国经济实力的真实对比。

由此可见,国际货币体系从来就不是公平的,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竞争的产物,但这种竞争往往是寡头间的竞争,众多二三世界的国家根本参与不到规则的制订。一旦金融危机爆发,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阿根廷、墨西哥、冰岛,都是很惨痛的例子。美国处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霸主地位,则可以任意印钞,将危机转嫁、通胀输出、完成去杠杆的过程。

另外,任何体系都应该是动态的,随着实力的此消彼长,原有的货币体系肯定会变得不合时宜,这对于后进国家往往显得不公平。就拿美国和德国来对比,德国人靠着自身的勤奋与认真,在制造业水平与工业技术方面突飞猛进,而美国则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但是当欧债危机爆发后,德国却要承担妤困之责。在我们对美国的创新能力钦佩不已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美国根本就不愁资本,即使背负庞大的债务也能吸引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因为美国手握着印钞机!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当前货币体系中的马太效应,根源在于货币的生产和流通没有竞争。货币是由国家信用支撑的,货币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力之间的竞争,但问题是,如果一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反过来会增加国力,其货币的霸权地位更稳固,这就是这个世界失衡的源头。

比特币的真正意义远未发掘出来

著名的思想家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提出:假如在其他领域已经证明,竞争产生效率和好产品,那么在货币生产和流通领域是否也可以竞争呢?具体来说,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营机构和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市场竞争的过程会带来一个高效的货币系统,其中只有稳定的货币才能生存。

应该说,比特币几乎是承袭这一思想量身定做的,而又有所突破。哈耶克生活的时代还没有互联网,所有他只能设想出类似于私人机构的可充分流通的无息债券,来打破的法币的壁垒。而互联网带来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点对点等特征,为虚拟货币的发扬光大提供了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平台,哈耶克不可能看到这一趋势,但他的思想永存。比特币或许最终也会失败,但它对于竞争性生产货币的探索,绝对具有非凡的意义。

首先,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思想是对现有不公平货币体系的一种颠覆。对于美元霸权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所带来的危害,前面已经论述。只要货币的生产不是充分竞争的,必然产生不公平。简单来讲,离钱越近的“区域”越富裕,对于边缘“区域”是掠夺性的,这个“区域”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行业。而比特币是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产生的,每个人都可以“挖矿”,就连创始人中本聪(化名),其身份也一直扑朔迷离,而且现在也消失了。

比特币这种去中心化的特质,适合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化、集群式的组织形态。当然,一国的法币也是中心化货币,所以同样会产生严重的失衡,最近很火的一本书《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就深刻剖析了这一现象。那么,法币之间的竞争是不是可以解决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问题呢?货币的竞争取决于国力的竞争,国力可以此消彼长,但国力对比的逆转,或者说让领先国放弃其货币——代表一国地位的标志,则往往通过战争,几乎每一次世界大战都跟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的争夺与变更有关,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德国为什么对比特币的接受程度那么高?难道政府不怕失去对货币发行权的控制吗?当然不是。接受比特币,是一种尝试,表明一种态度——能否在互联网时代以和 平的方式冲击不公平的货币体系。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美国,都允许私人发行货币。2006年,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伯克希尔区域,就有一家私人公司发行过一种私人货币——BerkShares。任何国家都不想在互联网改变一切的时代失去先机,虽然中国在前一段时间打击了一下比特币,但像火币网这样的交易平台依然热火朝天,中国的“矿机”产量依然世界第一,政府不会愚蠢到去扼杀本国公民在这方面的探索的!

其次,比特币所服务的跨国界点对点交易,符合互联网时代世界是平的的大趋势。货币无论是作为价值尺度还是流通手段,都是为交易服务的。原始时代,交易的范围很窄,物物交换就好了。城邦和国家的出现,交易范围扩大了,就需要货币了。全球化的时代,用产量有限且分布不均的金银做货币显然不合时宜。那么,互联网时代,就不能呼唤新的货币吗?

网络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和自组织,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都越来越少的受地域和国界限制,而更愿意跟兴趣、价值观相同的人在一起。也许十几个人的一个公司,成员分布在世界各地,就通过网络来进行生产。也许一个人想到另一个国家生活,就通过Facebook跟人交流并互换住所。请相信,“脱媒”的大趋势不可逆转,所谓的脱媒就是去中介,点对点的进行交易。互联网金融的几种重要模式——P2P、众筹、电子支付,其核心的特质都是去中心化、点对点。那么。法币这种以国家信用为依托,以央行为中心生产的货币,会不会成为21世纪的恐龙?

再次,比特币有内在的价值支撑,未必就比法币不靠谱。以国家信用支撑的法币就一定靠谱吗?至少在中国,近几十年来辛苦工作的劳动人民就一直在与通货膨胀做斗争,如果没买房,或者在不恰当的时点买房,那么很可能多年的劳动收入打了水漂,因为币值太不稳定、通货膨胀太厉害了。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法币,不自觉的就会贬值,因为政府天然具有滥发货币的倾向,这是一种隐性的税负,支撑越来越庞大的政府。

价值存在于共识(信任)和交易本身,法币下的社会信任都是基于一定的实际效用和货物或者国家政体而产生的,而比特币是基于去中心化、总量恒定的特点而自发产生的社会契约信任。两者不能互相否定,把选择权还给社会和公众即可。对比特币不看好有一个原因是它会产生通货紧缩,但实际上,我们把通货紧缩妖魔化了,可预期的通货紧缩非但不会破坏经济,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如果货币体系回归诚实货币,人们更愿意努力工作和不断的创新,而不是任由持续的通胀掠夺人们的财富。

当比特币的应用占世界范围内的交易的比例还只是九牛一毛时,探讨通货紧缩这样的话题没有太大意义。但是,随着接受比特币的区域和商家越来越多,人们会发现,比特币其实挺靠谱的。
最后,比特币系统的运转成本会低于现有货币体系的运转成本。货币的生产与流通是要有成本的,当前的货币体系是中心化的,就如一个皇权下的官僚组织,它必然是臃肿和低效率的。金融危机后,一些金融机构大而不倒就是一个例证,这些“官僚”都可以绑架国家、绑架人民了。但比特币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在遍布于全球的网络上“挖矿”,成本也就是挖矿的设备的价格。

总之,比特币还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很玄妙,不可理解。但千万不要忘记,绝大多数人都有局限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当初手工作坊的工人面对工业革命时也不会想到生活、生产方式完全改变,很多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到后来都变成了现实。如今的货币体系存在的时间也不到半个世纪,就暴露出种种问题,谁说未来就不能改变呢?所以,对待比特币,切不可漠然处之。如果说对于“算力”、“挖矿”、“P2P架构”这些词,普通百姓太难理解,那么一个国家的决策者们也不去关注,就大大不该了。

相关文章:

比特币布道者

比特币的坚定信仰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