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time Price(实时价格):

【一周高论(20131107)】 比特币逆袭背后

作者:程实 推荐人 顾怡

时间:2013年11月7日

来源:南方周末

2013年上半年,比特币兑美元汇率一度在几周之内从15美元升至266美元,随后一路狂跌到58美元,但又于下半年快速回升至233美元,历史新高似乎指日可待。比特币的火热,折射出实体经济的暗淡,正因为全球经济增长无依,虚幻的比特币才受到追捧。

《上海经济评论》 2013年10月29日

(原文摘编)2013年上半年,比特币兑美元汇率一度在几周之内从15美元升至266美元,随后比特币汇率一路狂跌到58美元,但比特币又于下半年重新上演王者归来的好戏,并快速回升至233美元,历史新高似乎指日可待。

比特币逆袭的背后,是信用无依。虽然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其发行的非主权特征和内在的自我约束性就令人神迷。市场对比特币的追捧,表面上看是对新一代货币形式的前瞻推崇,实际上却是对信用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出现阶段性断崖的现实恐惧。

2008年以来,危机演化将信用模式逐级击垮,次贷危机作为流动性危机摧毁了金融机构的微观信用,政府救助则用宏观主权信用填补微观信用的空洞。随后,主权债务危机又摧毁了政府主权的宏观信用,全球货币政策又用货币信用去做支撑。结果,货币信用难以为继,QE长期化、货币发行失控、货币战氛围浓烈,货币信用面临坍塌窘境。

在连续崩溃、连续补缺之后,信用链条的断裂已到货币信用这最后一环,后续无依,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比特币在信用无依的背景下被视作新的希望。

比特币的火热,折射出实体经济的暗淡,正因为全球经济增长无依,虚幻的比特币才受到追捧。事实上,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不断被下调,美国就业市场僵化未见改善,欧洲和日本的复苏脆弱不堪,新兴市场则退去了独立增长的光环。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实体投资机会匮乏,这恰是比特币逆袭的另一种原因所在。

【推荐理由】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当信用坍塌了,货币也就坍塌了。法定货币的弊端是政府强制发行,且数量没有上限。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政府能够抵制得住超发的诱惑,理由越来越高明,如提供最终的信用。但超发本质上是在稀释与毁灭信用。比较而言,比特币完美体现了货币的信用本质,这种信用基于一种固定算法,无人可以操纵,这是比特币的优胜之处。

相关文章:

比特币布道者

比特币的坚定信仰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