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超级君
时间:2018年3月19日 17:57
公众号:十八铺路
【一】coinbase和bitpay
2013年全球最知名的比特币公司并不是coinbase,而是bitpay!
当时大家对比特币的期望是全球支付,理想是每一个电商平台都接受比特币,而bitpay是最知名的比特币支付商,所以2013年到2014年比特币的轰动新闻都与bitpay有关,李嘉诚旗下的基金所投资的也是bitpay。
当时,比特币粉丝最令人兴奋的新闻,就是哪个哪个公司接受了比特币支付,小的小至墨西哥某一个小镇卖披萨的小商贩,大的大至微软公司的应用商店,我还清楚记得有一次新蛋网公布接受比特币支付时,在两小时内比特币价格从2800元拉涨至4000元。在国内,全国各种公司纷纷蹭热点说自己接受比特币,如江苏电信、百度加速乐等等。
国内国外,也兴起一大批搞比特币支付的公司,包括circle、oklink、gempay等等,而到了2015年,搞比特币支付的公司基本发现无法开展业务,愿意接受比特币的商家寥寥无几,或者商家尝鲜后则发现基本无人用比特币来支付,典型的“中间热两头冷”,难以持续下去,于是转型的转型,关闭的关闭。
若将bitbay最大的商家支持,那么就是steam了,小额支付,客户群体也足够大,尤其在2015年-2016年,steam还没有支持支付宝、且银联通道阻碍的情况下,获得了一阵子的繁荣,当时每天都有新的用户注册币信钱包购买比特币支付给steam。但很快,steam支持了银联和支付宝,这批比特币支付需求瞬间下降到冰点。
2015年末,或者2016年初,有点记不得了。当时国内几大知名的比特币公司组织一起去美国参观,参观bitpay、coinbase等等,原本国内的几个企业是想去美国找回信仰的,总觉得美国的比特币公司应该做得比较前沿,应该对比特币的发展有更清晰的方向。但没想到,美国几个企业也是这么想的……想的是中国比特币玩家更多,那么中国公司对比特币发展有更清晰的判断,想从中国公司这里找回信仰。于是,见面场景就变成“你那边怎么样”、“你那边呢”……大家都急切想从对方身上获得能量。
比特币的货币支付属性依旧是隐性,而其自由避险的资产属性成为显性,则日渐为世人所认可,所配置。若货币属性更强,则支付商更强;若资产属性更强,则交易所更强。当时bitpay正在裁员,而coinbase也终于放弃了支付的路线,转而发力交易所。众多交易所,在比特币资产属性的光芒之下,发展迅猛。
时至今日,coinbase因为全力发展合规交易所,从而成为顶级的比特币公司;而bitbay依然艰辛的在支付领域开拓着。
【二】下一个区块链百倍牛市
上一周只有周一更了一篇,后面没有更,上一周又恰好是eos下跌最厉害的一周,不仅是法币价格的下跌,同时还有eos/btc和eos/eth的下跌,于是后台纷纷收到留言、或者万币侯群里有朋友咨询eos的事情。
今天想展开说一下,写了两大段,却发现该说的话,原来之前都说了,有一篇是《从货币、股权到人类全方位价值的自由发行和流通》,当时写的时候分为上下篇,题目分别为《穷人的EOS、富人的比特币》上篇、《穷人的EOS、富人的比特币》下篇,后来在其他平台结为一篇,名字也正式为《从货币、股权到人类全方位价值的自由发行和流通》;另一篇是《区块链:从底层技术时代到产品时代的跃迁》,我的观点依旧,若有想了解的朋友,不妨移步回顾一下这两篇文章。
当我们回顾历史,2013年比特币涨了一百倍引领大牛市,2017年以太坊涨了一百倍引领大牛市。2013年的牛市在于信息的初代裂变,众多人都是第一时间接触到比特币,当时的期望是全球支付、全球货币,一拥而上,资金的泡沫托起。2014-2015年呢,大家就发现比特币支付这个方向行不通,支付属性还是一个隐性属性,中间热两头冷,所以在炒作资金撤退的时候,就没有业务流通支撑起其市值,一路下跌到900元,而在这个过程中,比特币的另一个属性–资产属性则慢慢显了出来,自由避险的资产,为更多人认可,大家都说在等比特币的杀手应用,其实这本身就是杀手应用。闪电网络有可能使得比特币的支付属性开一个冰山一角,但资产属性才是比特币最大的应用属性。2017年呢,在两文中已经论述了,ERC20,V神不经意想的DAPP方向,焕然间,开启了ICO的时代,大家需要购买以太坊来参加ICO,股权时代的自由发行和流通,使得以太坊的流通起来,如漩涡一样被需要起来,所以推动百倍之旅。然而区块链,可以实现价值无需中介的互换,在实现货币、资产和股权之外,还应有更广泛的空间。一个新技术,终归需要回归到产品应用,回归到业务层面,造福商业,EOS作为平台级别的区块链,直接切入商业应用,真正实现DAPP时代,真正为当前火热的互联网公司所需要,这方面的论述不再累赘了。直接说期待,期待EOS带来下一个区块链的百倍牛市。
现在很多人对于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表示看不懂或者表示没有应用场景,在微博上经常看到这类段子,这个很正常,人类的大脑只对熟悉的状况做出一级的延伸,无法更多。比如看90年代的电视采访,很多人对于互联网的描述是“电话的补充”、“便宜电报”。有时候,思考东西应该大局一点,也就简单一点。区块链,作为一种价值网络,可以无需中介实现价值的传递,这个全新的模式,上面将产生多少新型的商业应用呢,若是做这样的高性能区块链平台,那么承载的价值会是多少呢,头脑里无法想象的未知类型的新商业,就是该平台市值的未知倍数涨幅。
现在能想到的,只是旧的演进;新的模式,我们还摸不到冰山一角。
还得承认,新的就是新的,人们只是习惯用旧的框架去强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