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比特币异客
时间:2019年4月12日
异客微信:114196196
昨天看到阿桑奇被捕,感叹于密码朋克再次倒在政府的屠刀之下,不由得思绪万千。
其实早在去年3月份,异客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描述对比特币做出努力的数字密码学极客们,谈到了在比特币诞生之前,这些人艰难跋涉的历史,随后被各路人马转发引用。
今天专门再分享到微博上面,希望诸位币友能够了解这段历史。
现在人们都知道,比特币和区块链已经开拓出一条改变世界的阳光大道。但是在比特币诞生之前,都发生过哪些事情呢?
其实,互联网货币这种事情,在技术圈里面,很早就有人开始谋划了!民间的技术极客们尝试着用互联网作为货币的载体,实现货币的加密保护和快速转移。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政治、数学和技术交错的路口诞生了数字朋克。追根溯源,比特币的设计理念依稀可见数字朋克主张,或许其发明人也深受数字朋克的影响。
密码学在军队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直到20世纪70年代,加密技术仍然仅限于军事和情报领域。但是随着两个出版物的出版,加密技术开始在公共领域被广泛使用:其一是美国国家标准局(NBS)于1976年公布的《数据加密术标准》,这些标准直到现在仍被广泛使用。另一个则是惠特菲尔德·迪菲和马丁·赫尔曼出版的《新密码技术指南》(注:1976年)。
在电子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是必需品。我们不指望政府、公司或者其他什么不要脸的组织来承诺我们的隐私权。我们必需保护我们的隐私。必需有人站出来做一个软件,用来保护个人隐私……我们计划做这样一个软件。——《密码朋克宣言》
然而随着互联网在民间的逐渐普及,数字朋克的拥护者认为,网络兴起严重威胁个人隐私,密码学则是与之对抗的有效武器,这些人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密码朋克”的自由主义密码破译组织。
密码朋克组织圈子并不是很大,大约只有1400余人,但是却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IT精英,比如菲利普·希默曼(PGP技术的开发者,“密码朋克”的创始者之一)、约翰·吉尔摩(太阳微系统公司的明星员工,也是“密码朋克”的创始者之一)、斯蒂文·贝洛文(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布拉姆·科恩(BT下载的作者)、蒂姆希·C·梅(英特尔公司前首席科学家)……
其余人员并不方便一一赘述,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几位与比特币的发展产生了某些间接或者直接的联系,比如David Chaum、尼克萨博、哈尔芬尼、Wei-Dai (名字是中国的,不知道人是否华裔。他在圈子中地位尊崇)、亚当·拜克(Adam Back)、阿·桑奇等等。
他们反对权威、迷信技术、强调隐私,成立了电子前哨基金会、维基解秘等网站……还有一些人全身心投入到创建电子货币的项目中去。
极客设想中的数字货币,是以电子化数字形式存在的货币,是由0和1排列组合成的通过电路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电子流。数字货币比起传统的实际货币即纸币和硬币,有着明显的优点:传统货币有较大的存储风险、昂贵的运输费用、在安全保卫及防伪造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
而数字化货币相比于信用卡和电子支票等电子货币又不同,它是层次更高、技术含量更高的电子货币,不需要连接银行网络就可以使用,很方便顾客。
世界上第一种数字化货币是由被誉为数字货币之父的David Chaum发明并且发行的。他作为数学家、密码学家和电脑专家,而且本人就是一位资深的基础朋克,于70年代末开始研究如何制作数字化货币。
Chaum在1982年就已经提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利用盲签名技术来实现货币流通功能,并且可以完全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到1995年底,由于乔姆发明的这种数字化货币使用者越来越多,它竟然被一家叫”马克·吐温”的银行所接受,使它可以和用户账户内真实存款转换。
随后许多人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1995年,Stadler等人提出了公平盲签名的概念,可以用于条件匿名的支付系统。到了1996年,Camenisch等人和Frankel等人分别独立地首次提出了公平的离线电子现金的概念。
公平电子现金中用户的匿名性是不完全的,它可以被一个可信赖的第三方撤消,从而可以防止利用电子现金的完全匿名性进行的犯罪活动。在数字现金的发展历程中,许多公司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些虽然失败,但付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DigiCash,而有些吸取了教训,一直到现在发展成为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例如Mondex,PayPal等。
但是遗憾的是,以上提及的这些“数字货币”仅仅是初步具备了数字货币的雏形,始终无法完全克服一个重大的技术难点,那就是“双重支付”的问题。在安全性方面,数字现金本应该是难以伪造或假冒的,包括防止或者查明复制机制等,可是偏偏之前提到的“数字货币”,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安全漏洞,导致“双重支付”问题的出现。
最严重的当属DigiCash,Digicash的Ecash协议显然在电子商务中是可行的,而且也应用起来了,覆盖了一定程度的商家。DigiCash曾获得过大量风险投资青睐,并且有希望与微软、网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结成合作同盟关系。
可是创始人对于商业运作的偏执、内部管理人员的内讧以及各国法律对于数字货币的排斥,银行等商业机构对数字货币的抵触都对DigiCash的发展造成重大打击。
除此之外,Ecash协议还存在一个重大缺陷,最终成为导致DigiCash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设计电子货币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就是要解决所谓重复支付的问题。如果电子货币只是信息,摆脱了纸张和金属等狭隘的形式,那如何避免人们将它作为一段文本,轻易地进行复制粘贴,然后随心所欲的多次“支付”呢?
传统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用一个中央票据交换所,建立一个所有交易的实时总账,并确保如果有人用掉了他手上的电子货币,那以后就不能重复使用。总账为了避免欺诈,还需要一个可信赖的第三方进行管理。但是电子货币往往无法依靠第三方,因此构成了比较严重的问题。
举例说明,如果消费者在买东西后,将Token发给商家,但消费者无法判断商家究竟是否收到该电子Token。此时,如果消费者什么也不做,那么如果商家确实没有收到他的Token,消费者自然收不到需要的货物的,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有损失的;如果消费者将这个Token又用到其它的商家,在最后银行检验唯一性时显然通不过,可能还落得重复使用数字现金的欺诈罪名。
简而言之,1998年9月,数字现金(DigiCash)高科技公司最终破产了,这家公司的Ecash协议最终被人们所彻底抛弃。这种电子货币失败的部分原因在于它依赖于政府和信用卡公司的现有基础设施。它的消亡和它的诞生一样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湮灭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
1998年,另一名密码朋克戴伟(Wei Dai)提出了匿名的、分布式的电子加密货币系统–B-money。B-money的设计在很多关键的技术特质上与比特币非常相似,但是其最大的现实困难在于货币的创造环节。在B-money系统中,要求所有的账户持有者共同决定计算量的成本并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但计算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而且有时并不公开,计算量的成本这类信息并不准确、及时,也难以获得,因而B-money很难成为现实。
在1998年里,计算机专家、密码学大师尼克萨博也曾进行过创造数字货币的尝试,他设计出一套一种叫“比特黄金”(bit gold)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机制,由于缺少广泛支持而导致失败。
之后有还有1998 年 beenz.com, 1999年 Flooz.com,以及RPOW等多种电子货币出现,但没有一个获得成功,他们或者是去中心化程度不够,或者是加密协议不够完善,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实现货币创造,总之统统在现实的面前败下阵来。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从来不会一蹴而就,这些学者对于数字货币的尝试和钻研,并未完全徒劳无功,尽管他们未能给世界打开崭新局面,却在无形中指明了错误的方向,为后世数字货币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像无数科学家为了”永动机“折戟沉沙,最终促成了舒举世瞩目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诞生。
在货币领域,黄金已经远去,重新构建那个失落的“黄金国度”显然已经不再可能;欧元纷争不断,国家层面的联合改良走不通;将货币数码化的创业不断失败,草根极客的努力似乎也无法实现。如何将货币去中心化、互联网化,成为一个摆在世界面前的难题。
也许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个难题是那样的幼稚可笑,但是要注意,那可在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前,嘲笑前人为何不设想区块链,就像晋惠帝听闻天下大旱,饥民啃树食土,却吃惊的喊出“何不食肉糜”一样。
综上所述,这些密码朋克专家们的努力,滋养了密码学的土壤,并且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到了货币是可以通过密码学来进行实现的,无形中为未来比特币的诞生以及区块链的大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后来,一群崇尚自由的极客已经聚拢在一起,研究出刺穿滥发泡沫、揭露法定货币谎言、改变整个货币历史的惊人东西——那就是比特币。
后记:这群无畏的智者是先驱者、是引路人,是一缕刺破黑暗的光明,是单枪匹马冲向巨龙的勇士,没有他们之前的种种尝试,就没有今天的数字货币,更不会有今天繁荣的区块链市场,可以说我们现在通过数字货币赚到的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他们无私的馈赠。在此仅代表个人,对他们施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