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比特吴Bitwu
时间:2022年3月15日
一场声势浩大的永别,读完我泪流满面!
我在看守所有写读书笔记和记录随笔的习惯,下面这是2020年4月20日,晚上21:15分,我在看守所的一篇日志。字,甚是潦草,大家凑合看即可!
我记得那个春天,有两部书对我影响很大。一本,是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第一部《巨人的陨落》描述第一次世界战争,第二部《世界的凛冬》是第二次世界战争,《永恒的边缘》是终结篇,延续前两部的故事,写了柏林墙期和古巴导弹危机。《世纪三部曲》是历史也不是历史,是小说也不是小说。作者很厉害,把小说和历史穿插在一起,看起来很带劲,三部,分别讲述着不同国家的家庭们是如何面对现实,这些家庭如何一代一代的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爱情。小人物鲜活的跃然纸上,几乎是让我感受了整个一百年的历史变迁。这个后面我再拿出一个篇幅给大家介绍。
第二部就是下面这篇随记里写到的《南渡北归》,同样,这也是一部非常宏大的巨制。说实话,我不算特别感性,但是读这部书的时候,几次被泪水打湿眼睛。可能环境比较特殊,所以读的时候更能感同身受。是宿命还是因果,这场声势浩大的永别,要从抗日战争开始。届时,当时的中国最后一批大师,民国时期大学教授和学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图书,文物转移到西南地区,在云南建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牛的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往后走,全书写至文革,大师们叫喊着“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却遭受着身体发肤之痛楚,不断被打压甚至遭遇死亡。此时,一个个坚韧绚烂的生命,终究在历史的车轮碾压下,发出沉重地呻吟。
我这篇随记,摘抄了西南联大原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写在纪念碑上的一段文字,文风斐然,读完热血沸腾。所以忍不住摘抄了一段。我深刻记得,摘抄的时候,虽陷于囹圄,困于缧绁,还是忍不住给这段文字叫好:
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当然逝者已去,甚至于有的人一直想要抹杀这段历史,但是,我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些大师的名字,更希望能记住这段历史,这是不可磨灭的印记,因为这段历史,中华大地文化的传承和最有价值的文脉才能得以保留,不管功劳是谁的,但是也请记住他们:
王国维、陈寅恪、梅贻琦、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曾兆伦、李约瑟!当然,还有太多太多,就不一一列出,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清华北大、却不知道当年的昆明的西南联大,还有乐山的国立武大,我知道现在很多人知道国徽却不知道设计者林徽因和梁思成那些年在四川的“李庄”经历了什么!
我在随笔后面写:之前一直思考到底带孩子去哪里旅游,我现在想通了,待孩子大了,我会带他顺着中国文脉去发现历史的印记。比如战争的印记、文脉的印记。我可以带他们回到1900年,去看王圆箓在莫高窟犯下的民族耻辱,去看曾经的西南联大和现在无人问津的四川李庄,去看戈壁风沙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孩子们不会听我说了什么,但是他们会自己去感受一些什么。我觉得作为父亲,我以后要做的,就是带他们用心去感受和探索,这些被隐藏而又无比绚烂的厚重历史!